癌症的常用基本术语
Q
体温

约70%的癌症患者经历过发热,其中感染引起发热的发生率最高。使用抗肿瘤药物和放疗会降低免疫力,使癌症患者更容易被感染而发热。出现38.5℃以上的高热时请务必立即就医并寻找原因。在原因不明的发热中,由癌细胞和免疫细胞产生的炎症物质(细胞因子)引起的肿瘤热最为常见。

高体温或低体温可以改变脑代谢,引起意识障碍。大脑的温度受到体温和脑自身代谢活性的影响,通常比血液温度高0.4℃,随身体或环境变化可在4~5℃范围内变动。大脑温度升高到41℃之前,脑的各细胞功能不受影响,超过42℃(heat stroke=中暑)后引起意识障碍。低体温时,体温在32.2℃以上时不出现意识障碍,在28~32.2℃时呼吸和心率变得迟缓,意识模糊,还可能出现血压下降、脉率不齐。体温降至28℃以下后,呼吸停止、瞳孔无反射、脑波消失、肺水肿、心室性心率不齐。

高体温

高体温的原因非常多,单从体温变化很难找到病因。引起高体温的原因有:感染、中暑、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神经性药物的副作用)、恶性高热(麻醉药物的副作用)、副肿瘤综合征、血清素综合征、抗胆碱能药物中毒、海洛因中毒、低钠血症、颅内高压、脑桥出血等等。

视前区是温度调节中心,背内侧下丘脑和延髓中缝核,脊髓内侧外侧核(交感神经)的棕色脂肪组织产生热,皮肤血管收缩,以及脊髓前角的肌肉收缩(震动发热)也产生热。机体内发生感染时免疫系统开始活跃,血液中出现细胞因子端,内皮细胞中开始出现COX2等诸前列腺素合成酶,产生前列腺素E2,它们可作用于视前区的神经细胞前列腺素EP3受体。EP3受体是GTP结合蛋白(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具有抑制发热的作用。携带有前列腺素EP3受体的神经细胞属于GABA能抑制神经元,大脑产生前列腺素E2后神经细胞会脱离抑制,从而激活下丘脑的背内侧部分和延髓中缝核,从而导致发烧。但是这种情况与中暑时不同,体温不超过42°C。

低体温

事故、下丘脑疾病(韦尼克脑病、肿瘤)、垂体功能障碍、肾上腺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败血症、药物/酒精中毒、低钠血症时可出现低体温。

癌症患者的主要发热原因

1) 与癌症相关的肿瘤热

恶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急性白血病、肾细胞癌、肝细胞癌、骨肉瘤、肾上腺癌、嗜铬细胞瘤中出现较多,乳腺癌、肺癌、胃癌、肠癌中也有,但发生频率不高。

•肿瘤本身分泌导致发热的物质(细胞因子)

•免疫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与死亡癌细胞释放的物质发生反应导致发热。

2) 与抗肿瘤治疗的发热

• 术后感染、并发症等。

• 因输血、抗癌药物(化疗)或放射治疗导致白细胞减少时的感染发热

3) 其他原因的发热

•感染

•伴随癌症的多种并发症可导致发热,如癌性脑膜炎、脑出血等、血栓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

关于肿瘤热

癌症患者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抗肿瘤治疗、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也有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而肿瘤热是肿瘤患者独特的症状。

(肿瘤热的诊断标准)

• 每日至少发烧一次,体温达到37.8°C以上。

•连续发热状态超过2周。

•排除感染导致的发热。

•排除过敏反应。

•使用抗生素至少 7 天后没有回复正常体温。

• 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后可迅速恢复正常体温,并在服药期间保持正常体温。

肿瘤热和感染的区别

区分癌症患者的发热是肿瘤发热还是感染发热非常重要。由感染引起的发热往往会引起寒战、震颤、呼吸急促且浅、咳痰、意识状态改变等症状,比肿瘤热的症状更严重。肿瘤热的体温往往在正常与发热间反复,属于间歇性发热的症状。肿瘤热的发热通常在每天大约同一时间出现,例如早晚,与感染引起的发热不同,没有发冷、颤抖、脉搏加快和心慌等症状。

癌症患者发热时该注意什么

• 如果感到寒冷,请保持房间温暖,并用衣服、毯子和热水瓶等保暖。

• 当体温升高时,请更换较薄的被子,以防止热量积聚在体内,并调节室温。

• 用冰袋或冰毛巾敷在前额、后颈处可以缓解不舒服,但是物理降温需要冷敷血液流动量大的部位,这些部位有腋窝、腹股沟、大腿。

•身体出汗时要及时更换干爽衣物,保持通风、凉爽。

• 持续的发热可能导致身体脱水。即使不渴,也要勤补水。

•适量摄取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可能,推荐高蛋白、高能量(冰淇淋等)食品。

•在没有发高热(38.5℃以上),且确保没有发冷、头晕、头晕或脱水症状时,可以短暂洗浴以保持身体清洁。洗浴后注意补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