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副肿瘤综合征?
副肿瘤综合症指发生在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以外的远端部位的症状。
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可能继发于肿瘤分泌的物质,或因肿瘤抗体与其他组织的交叉反应而发生。症状可能发生在任何器官或生理系统。高达20%的癌症患者会出现副肿瘤综合征,只是这些症状往往没有被意识到。
副肿瘤综合征发生率较高的癌症类型有:
肺癌(最多)、肾细胞癌、肝细胞癌、白血病、淋巴瘤、乳腺肿瘤、卵巢肿瘤、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胃癌、胰腺癌。
最有效的治疗是对原发肿瘤的治疗,但有些症状是可以通过药物来控制的。例如,类癌综合征药物有赛庚啶或生长抑素。高钙血症药物有双磷酸盐和糖皮质激素。
副肿瘤综合征有哪些类型和症状?
<全身性症状>
癌症患者经常出现发烧、盗汗、厌食等症状,甚至是恶液质。这些症状可能由参与炎症或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被肿瘤释放引起,或由参与肿瘤细胞死亡的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引起。另外,肝功能的改变和类固醇激素分泌的变化也可能是导致这些症状的原因。
<皮肤系统>
副肿瘤综合症会出现很多皮肤症状。
瘙痒
是癌症患者(如白血病,淋巴瘤)最常见的皮肤症状,也可能由嗜酸性细胞增多症引起。
面部潮红
可能与循环血液中肿瘤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有关。
色素性皮肤病或皮肤角化症
包括黑棘皮症(消化道癌),全身皮肤黑色素沉着(淋巴瘤、黑色素瘤、肝细胞癌),鲍文氏病(肺癌、消化道癌、泌尿生殖系统癌)和大面积多发性脂溢性角化病即Leser-Trélat征(淋巴瘤、消化道癌)。
黑棘皮症
Leser-Trélat征
带状疱疹
可能由免疫系统功能受损或免疫功能失调的病人体内潜伏的病毒被重新激活引发。
<内分泌系统>
副肿瘤综合征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较大。
库欣综合征
(由于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高血糖、低钾血症、高血压、中心型肥胖和满月脸)。可能由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异位ACTH综合征引起,常见于小细胞肺癌。
电解质异常
可能由小细胞肺癌或非小细胞肺癌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和甲状旁腺激素样激素引起。
低血糖
可能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分泌,或由胰岛细胞瘤、血管瘤或巨型腹膜后肿瘤分泌的胰岛素引起。
难治性高血糖
可能由胰岛素瘤引起的。
高血压
可能由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异常分泌(嗜铬细胞瘤)或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分泌ACTH的肿瘤)引起。
其他的异位激素
包括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来自肺鳞胞癌,头颈部癌症,膀胱癌),降钙素(来自乳腺癌、小细胞肺癌和甲状腺髓样癌),促甲状腺激素(来自妊娠期绒毛膜癌)等。PTHRP会引起高钙血症及相关症状(多尿、脱水、便秘、肌无力),而降钙素会引起血清钙水平下降,导致肌肉痉挛和心律失常。
<消化道系统>
水样腹泻和随后发生的脱水以及电解质失衡可能由肿瘤相关前列腺素或血管活性肠肽的分泌引起。涉及的肿瘤包括胰岛细胞瘤(胃泌素瘤)。
类癌
分泌5-羟色胺降解产物,引起面部潮红,腹泻和呼吸困难。肿瘤肿块(尤其是淋巴瘤相关)的炎症可能导致蛋白质漏失性胃肠病。
<血液系统>
癌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症(类似白血病反应)、血小板增多症,嗜酸细胞增多症,嗜碱细胞增多症,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库姆斯试验阳性的溶血性贫血可能会使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程复杂化。而红细胞增多症由于异位分泌红细胞生成素或促红细胞生成素样物质,可能导致多种类型的癌症(尤其是肾癌和肝癌),有时还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肾脏系统>
结肠癌,卵巢癌以及淋巴瘤患者可能会出现膜性肾小球肾炎,由外周血中的免疫复合物导致。
<风湿性疾病>
副肿瘤综合征也可能引起自身免疫性风湿病。
关节疾病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结肠癌,胰腺癌或前列腺癌可能发生关节疾病(多关节炎,多肌痛)或系统性硬皮病。系统性硬皮病或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能发生在肺癌和妇科肿瘤。
肥大性骨关节病
常发生于部分肺癌患者,表现为有渗出液,有时会出现杵状指,以及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和掌指关节)疼痛肿胀。
继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
可能与骨髓瘤,淋巴瘤或肾细胞癌同时发生。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
发生率较高,常见于50岁以上的癌症患者。通常情况下,近端肌肉无力会伴随病理性肌肉炎症甚至坏死。面颊出现深色或浅红色蝶形皮疹,并伴有眼眶骨膜水肿。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有效。
<神经系统>
包括部分周围神经病变,小脑综合征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
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通常为感觉运动性的远端多发性神经病,会引起轻度肌无力、感觉丧失和远端反射丧失。
亚急性感觉神经元病
一种特殊且罕见的周围神经病。渐进性感觉丧失伴背根神经节改变和共济失调,但较少出现肌肉无力。该病可导致病人无法活动身体。在一些肺癌患者的血清中会出现抗Hu抗体。没有治疗方法。
吉兰-巴雷综合征
属于另外一种类型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会引起全身性的肌肉无力。常见于霍奇金淋巴瘤患。
亚急性小脑变性
引起双侧肢体进行性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有时出现旋转性眩晕和复视。神经系统体征包括眼球运动障碍、眼球震颤和跖反射伸性,以及伴有脑干病变的痴呆症,有明显的构音障碍和上肢受累。小脑变性通常在数周至数月内进展,明显影响生活能力,可能在诊断癌症的数周或数年前即出现。在一些病人中,特别是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女性在血清或脊髓液中可发现自身抗体-抗Yo抗体。疾病晚期在MRI或CT检查有明显小脑萎缩影像特征。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包括浦肯野神经元的广泛丧失和深部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的袖口状浸润。在髓液中,有时有轻度的淋巴细胞增生。治疗具有非特异性,通常在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后改善。
斜视性眼阵挛-肌阵挛
(不自主、无节律的眼球运动)是一种罕见的小脑综合征,有时与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有关。它与小脑共济失调以及躯干和四肢的肌阵挛有关。可能存在抗Ri抗体。通常糖皮质激素和抗肿瘤药物有效。
亚急性运动神经元病
引起四肢无痛性下运动神经元损伤,通常发生于霍奇金淋巴瘤或其他类型的淋巴瘤。前角细胞发生病变,通常会自动改善。
兰伯特-伊顿综合征
是一种免疫性肌无力样综合征,通常会导致四肢肌肉无力,但眼外肌和球肌不受影响。由突触前膜的乙酰胆碱释放受损导致,IgG抗体参与其中。该综合征可能在癌症诊断之前即发生,也可能于诊断时或诊断后被发现。在患有胸部肿瘤的男性中最常见(70%为小细胞肺癌或燕麦细胞型肺癌)。症状和体征包括容易疲劳、肌肉无力、四肢近端肌肉疼痛、感觉异常、口腔溃疡、勃起功能障碍,眼睑下垂,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进行重复神经刺激时呈特异性反应。
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
是一种罕见的综合征,即脊髓灰质和白质的感觉和运动神经迅速丧失而导致截瘫。可通过MRI检查先排除转移性肿瘤对硬膜外的压迫(这是癌症患者脊髓功能障碍迅速进展的常见原因)。核磁共振检查可发现脊髓坏死的影像学表现。
脑炎
发症的类型取决于脑部的受损部位。最常发生于小细胞肺癌的脑炎通常为全脑炎。边缘性脑炎的特征是出现焦虑和抑郁,引起记忆障碍、激动、混乱、幻觉和行为异常;在血清和脊髓液中可能发现抗Hu抗体;通过MRI检查可明确病灶和发生水肿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