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相关并发症和症状
Q
便秘

★便秘

【症状】

*对比平时排便次数减少,或3天以上未排便。

*每日排便,但有排不净的感觉。

*排便不畅(量少,质硬,勉强排出),排便困难。

*腹痛,腹胀,胀气,屁多,排便时肛门疼痛,恶心,厌食,头痛,口臭,腹泻等多种症状。

【原因】

由癌症本身引起

<直接影响>

@肠道内,腹部,盆腔内的肿瘤增大压迫消化道,或消化道变狭窄导致大便通过异常。

@癌性腹膜炎导致肠蠕动减弱。

@排便相关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损伤。

@癌症骨转移等引起的高钙血症。

@癌痛;

<间接影响>

癌症的间接影响是便秘的主要原因。伴随疾病的进展,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变差,运动量下降导致便秘。有些患者因行动不便,无法去厕所而被迫采取不正确的体式排便等情况也会造成排便困难。

@经口进食减少。

@食物中纤维不足。

@日常活动量(运动量)下降。

@脱水。

@全身衰弱,肌肉量低。

@意识混乱,抑郁。

@如厕环境改变(用不惯的马桶等)

由癌症治疗引起

@缓解癌痛的镇痛、止咳的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

@消化道术后并发症引起的肠道阻塞,狭窄。

@开腹手术后的肠道粘连。

@化疗药物或止吐药物的副作用。

@消化道放疗的副作用。

@治疗并发症的药物(降压药,支气管扩张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抗抑郁药物,帕金森药物等)副作用。

由非癌症因素引起

@合并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低钙血症,肠疝气,憩室,直肠脱垂,肛裂,肛门狭窄,痔疮,肠炎等。

@焦虑/压力等心理和精神上的紧张情绪。

憩室: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壁上的一个口袋状凹陷,管壁的薄弱部分被内部压力向外推挤,像气球一样弹出。通常发现于结肠。憩室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但如果粪便在憩室中堆积,细菌生长,就会发生炎症,导致憩室炎,出现下腹疼痛、腹泻、便秘和发烧等症状。如果不加以治疗,憩室炎会导致肠穿孔,导致肠内细菌进入小肠、膀胱和子宫等器官,会引起尿路感染或腹膜炎。通常憩室是由于慢性便秘,用力排便使肠道压力增加所导致,肠壁老化衰弱也是发生原因。预防憩室应尽量避免肉类和高脂、低纤维饮食,并避免便秘。

便秘,是指肠道内容物无法顺畅流动发生停滞而引起的排便困难的一种状态。排便习惯有个体差异,每个人感受到的便秘状态各有不同。有些人几天不排便但没有难受的感觉,有些人每日都在排便却感到很痛苦。不管是哪种情况,便秘影响生活质量这一点是共通的。约23~65%的癌症患者都会出现便秘。在接受对症治疗的患者中,未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中61~63%的人需要使用泻药。而接受阿片类药物的患者中约83~90%的人需要使用泻药。通常便秘由多种原因共同导致,因此有必要记录每日的排便情况(次数,软硬程度等),由医生判断便秘的原因。建议参考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养成记录排便的习惯,做“排便日记”。

便秘的治疗除了要关注每日的排便次数,更重要的是要“能够顺畅排便”。治疗便秘,需要评估便秘的原因后行病因治疗。在检查肠道是否有阻塞,是否有宿便,进行适当处置后,大多数情况会用到泻药。泻药的目的不是增加排便次数,而是要让病人能够顺畅的排便。

泻药促进排便的机制通常有以下几种:

渗透性泻药:提高肠道内渗透压,保持肠道内水分含量软化大便;刺激性泻药:刺激肠道,增强肠蠕动促进排便;改变肠道上皮功能的泻药:刺激小肠粘膜分泌水分使粪便变软,或者通过抑制胆汁酸的再吸收,促进结直肠内的水分分泌以促进蠕动;外周阿片受体拮抗剂:通过与消化道中的阿片受体结合,对抗阿片类药物的胃肠道副作用。剂型主要分口服,外用,灌肠三种。

关于癌症治疗副作用引起的便秘,需要遵医嘱正确使用泻药。具体包括服用的时间,服用的剂量,是否能够和其他药物一起服用等。如果之前一直在自行服用非处方药物,咨询医生是否可以继续使用,是否需要更换药物。服用乳酸菌或双歧杆菌等肠道益生菌,维持肠道内细菌平衡也可以作为一种常规预防措施。

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OIC

阿片类止痛药用于缓解癌痛,尤其是对内脏疼痛有很好的效果。通过作用于中枢系统的阿片受体发挥止痛作用。但它同时也会抑制肠道蠕动,收缩肛门括约肌使其处于紧张状态。另外,阿片类止痛药还通过结合位于肠壁的阿片受体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抑制消化道运动。由于内脏器官分泌的消化道酶减少,肠道蠕动能力下降,消化食物的功能受限后食物长时间滞留于肠道内,水分被吸收,粪便变硬,结果导致便秘。加之肛门括约肌高度紧张使排便困难。因此,大多数患者在使用阿片类止痛药期间需要持续使用泻药以帮助缓解便秘。2016年5月国际消化道病学会正式定义了“阿片类药物相关便秘(OIC)”。

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

分类法中4型为正常大便形态,5型以上则视为腹泻,1型,2型为便秘。

每日记录排便情况(次数,硬度,量,形状等)对腹泻的诊疗非常重要。正在接受放化疗或者正在服用药物(包括抗癌药物)都可能导致腹泻。建议从治疗开始即尽可能详细记录服用药物的日期,种类,剂量等并于就诊时告知医生。

【应对措施】

力所能及地锻炼身体

@活动身体,进行适度的运动和散步等可预防便秘。特别是锻炼腹肌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可尝试进行简单的拉伸,在床上就可以进行。从床上向椅子上移动这种简单的运动也非常有效。

@在腹部画圈,按摩,也是常见的护理方式之一。

按照从肚脐下方→右下腹→肚脐上方→左下腹的顺时针方向,用手掌按压至1~2cm的深度,边画圈边按压。

@腰部和腹部保暖可促进肠道蠕动,促进通便。用毛巾包裹热毛巾,热水袋,怀炉等隔着衣物温暖腹部,注意不要烫伤。也可使用加热贴,但注意不要直接贴于皮肤,仔细阅读说明后再使用。

摄取充足水分

@摄取足量水分并不能改善便秘,而是为了防止脱水。建议每日摄取1.5L以上的水分(根据自身的病情和治疗情况酌情调节)。

@起床后,用餐后,沐浴后,就寝前定期补充水分,养成习惯。

摄取食物纤维

@尽可能多的摄取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豆类,薯类,菇类,牛蒡,竹笋,海藻,蒟蒻,水果等。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15年颁发的食物摄取标准,每天需要摄取的纤维含量为:

男性:18~69岁20g以上,70岁以上19g以上;

女性:18~69岁18g以上,70岁以上17g以上;

不要从单一食物或单次进食中摄取,而是从1天的多次进食中均衡摄取。尽可能使食物种类丰富。

@富含乳酸菌或活性双歧杆菌等益生菌食品可改善肠道环境,改善便秘。

注意:由厌食,疾病以及便秘的原因(肠梗阻,肠道粘连,结直肠癌等)导致无法摄取水分和食物时,请及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调整排便环境和规律

@在私密环境中安静排便是促进排便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整如厕环境以确保舒适的温度,保持通风。规划安全的如厕路线以避免绊倒或撞到家具或物体。

@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协助患者在卫生间排便。如实在无法去卫生间或在夜间如厕时,应考虑使用便携式马桶。

@有便意时及时去卫生间,不要憋忍。憋大便会加重肠道蠕动恶化,会使排便更加困难。即使无便意,也应养成每天早上排便的习惯。但是如果完全无便意,不建议长时间坐着。通常,肠道蠕动每日约有6次,在起床,早餐和午餐时达到高峰。晨起后喝1~2杯冷水或冰牛奶有助于自然排便。

@建议使用坐便器。采取正确的排便姿势很重要,可在脚下放置一个脚凳。排便时,试着模仿罗丹的“思想者”形象,身体向前倾斜,腹部用力。

《正确的排便姿势》

利用脚凳使后背和大腿形成一个35°角向前倾的姿势,使粪便通路畅通,无需费力即可顺畅排便。

必要时及时就医

@3天以上未排便;

@使用泻药后1~2天仍然无法排便;

@当出现腹痛,不排便,不排气,呕吐,腹胀时,可能发生了肠梗阻,应马上就医。

返回顶部